食公子:大马美食家与妻子的浪漫
第一部
第一章
“还记得人生中,那段被家人放弃、感情背弃的黑暗日子,也许曾失落过也曾卑微过,迷失过自己,不知为何而活?”
甚至,觉得周围把你变成透明的人,没人会在意你,再听你说话,想将自己从家人、亲朋戚友中抽离,避开异样的目光,不想再见任何人,像悉数与你无关,无牵无挂。却不觉一步一步坠入无底深渊,越陷越深,但潜意识又是那么期望能获得别人关心,在即将溺毙时,伸出援手,必然会以一生乃至全部所有都奉献给救你的这个人。
用七言诗《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形容大马美食家始祖廖城蘭与结婚卅余年妻子李翠枝之间的爱情,最美不过。
房东叔叔与女大学生
Mr. Subleaser and His Tenant College Girl
终于,受过情伤的廖城蘭离开了家,用毕生的积蓄承包下整栋楼宇,充作出租给学生的宿舍。当时,李翠枝就住在那里,是位大学先修班学生。对她而言,这个房东非常神秘,从看房、交租具是由同一屋檐的住户代劳。明知道他在这栋里,却见不到他的影子。唯独过了午夜零时,才外出用餐,生怕被别人见着。不禁对他起了好奇心,想接近他。最奇怪是,从他一天未踏出房门一步也没见以任何食物充饥,这让住在对房的李翠枝起了怜悯。每次都在他门把前,挂上一个饭盒,从此留下一段“一饭之恩,无以为报”的天付良缘。
在这年岁末的一个黄昏里,李翠枝从图书馆回来,第一次在这栋楼遇见廖城蘭,原来是那么瘦削、脸色苍白,让她由怜生爱,犹如在他人生背后有着不可告人故事,越发想进一步了解他的过去。直到跟同学到茶馆,再次碰到廖城蘭,当时,正好外面下着绵绵细雨,只见他一人独坐一隅,看着书、喝着茶,身上穿着至今还印象深刻的毛织上衣,像文弱书生多于房东。直觉告诉李翠枝,这人很寂寞有点沧桑感,需要人照顾。於是借着她同学跟廖城蘭小妹份属同学情谊,邀请这位房东同坐。
对廖城蘭来说,这是次难得机会,也知饭盒是谁留下的。第一次见李翠枝是她上学前,觉这女生肤色胜雪,虽朴素,却有说不出婀娜多姿。这次在茶馆,见她带着淡淡微笑和一丝不容易察觉的幽香,朝着自己走来,从她一进茶馆便已留意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美目盼兮地像绝尘的美人胚子,谈吐不凡,尤其是对吟诗作对,样样皆精,更令惊艳的是写得一手好书法,尤擅临摹鹤体小楷,两人一见倾心,日后她更常以楷书给他缮抄诗稿寄情,情不自禁让廖城蘭默祷,若能遂偿所愿,愿以一生财富换娶这女生当妻子,更应允今生今世,只要有廖城蘭的地方,必有她存在,恪守不渝地行必果。自此秤不离砣,两人经常一起舞文弄墨,一谈就是一整宿,直到现在依然情笃让周围人尽绝钦慕之情,都觉世上再找不著更适合这对璧人的形容,故常以“金童玉女”戏称。
李翠枝是家中小女,从小到大,对每一个人都很友善。虽不精於烹调,为了让心爱的人能吃好,特为廖城蘭烹调的第一道吃食就是鸡粥,让他好好补补身子。而廖城蘭为李翠枝呈现,则是一碗素颜的葱油面。在这栋以出租的楼宇相依为命。对这一段房东与女学生的恋情,当时并不为人所看好,可说是极其不匹配,怕李翠枝受骗,就连师长、同学都过来屡劝李翠枝离开,因廖城蘭给人感觉,是个素隐行怪的人。尽管走在一起也会被人恶意用语言羞辱,跟在一旁李翠枝。何况事因一日,廖城蘭父亲忽然冲上茶馆,凑巧李翠枝和她同学温书被直指辱骂“教坏他儿子”。让寂静的当场鸦雀无声,空气像瞬间凝结。这个晚上,李翠枝红肿着双眼坐在茶馆一角,不发一言,静静地看着书。
谁都没有资格承认廖城兰内人这一身份,只有廖城兰有资格,
也不需要有任何人承认她这一身份,毕竟这是於俩人的私事。
There is no one qualified to admit the identity of Christin as Jacky’s wife, only Jacky could.
There is also no need anyone to admit her identity, as it is the personal matters of both of them.
当前来找她的廖城蘭知道原委,心痛、对父亲失望,纠结着他的心,独自许下承诺,以后,当事事以她为先,让着她,疼着她,在乎她的感觉,就像将她捧在手心的宝贝,於有生之年,要让她以己为荣,成为世上最幸福女人。因为男人最大骄傲,是有这么一个女人愿相信他,於他最落魄时,跟着他;而赋予她最大骄傲,是这个男人,心里从此愿为她,拒绝无数女人,因为明白,“辜负”等于让她输了一生。若真爱,就不该再让她流下半滴眼泪,受半分委屈,这才是一个 “有本事男人” 该做的事。
为了表明对李翠枝的爱情,特意从吉隆坡古董店,买回一对“象牙耳环”赠她生日。那年,实在有太多的风言风语,愿她将两只清静的耳朵遮蔽起来,眼里只有廖城蘭。以致后来李翠枝,一直都戴着这双,对她倆有特殊意义的象牙刻花耳环,以示对廖城蘭的坚贞不渝,恍若再世为人的生命。
自古以来,象牙都是贵族、权力、财富、地位的象征,而牙雕技艺更是中国的国宝级艺术。似乎廖城蘭想藉此誓言,将来会为她结束这愴然,如枯槁的命运。
婚姻不是摆面子,请酒,更不是一纸法律约束,而是无条件地为“他”或“她”付出一生一世-
对每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恋人来说,“结婚”是廖城兰有愧於这女子,没有实现所有女性,一生仅有一次,魂牵梦萦的美丽婚纱,捧花和亲手为她戴上婚戒,并於亲朋面前,互相誓约,即便逆境亦会真心守护对方,在最需要她时不离不弃。就像李翠枝所赠定情信物,代表他俩相信“爱情”的腕表,终烙下天长地久的一刻,并忠实记下,从此互相包容,也於此刻开始。
不久,毕业后的李翠枝为廖城蘭诞下第一个孩子,两人感情比之前更加如胶似漆,觉得有了孩子是该找个好环境安顿下来,过些平常人生活。在毅然结束房东营生后,老老实实地在石油业日出而作,日落进修、投稿并买下第一所房子,开始投资置业,日子还算写意,却始终未能打开深埋心底的纠结。
带着刚满月孩子和从未得到父母半点祝福的妻子,以及从小强加在身上那被度衡曲解的人际,满心欢喜回到家,得到的确是毫不在意的冷漠,这种对立似乎在廖城蘭离家那下子,亲情就已濒临瓦解边缘。屋里没有一张照片是廖城蘭的,甚至日后将他留在老家,当年报章、杂志所刊载过的投稿、剪报、资料、藏书、小说等物件,全付之一炬,再无留下半件东西於家中,只吩咐妹妹将唯一一张幼稚园拍的毕业照交到手中。看在眼里,半辈以后,还是未能从这份伤痛痊愈。打从小时,就急切祈望得到一丝父爱和对己重视。对一个家族以成绩优异大於一切的秤锤,对一个自幼就痴呆的廖城蘭该是多么遥远的奢念。
对这次回到曾经住过的老宅,就已给了廖城蘭一个永远等不到的梦,父母认为回家沦落生活拮据的求助,对多时不见孩子比陌生人还疏离防备,领受到的是住在工人房的待遇和无望的亲情。母亲曾暗示,身为孩子理应有所图报,不应好高骛远,家里没什么好给你的。冷冷切割下仅剩那少得可怜的依靠。而在所有亲朋戚友心中,廖城蘭变为满身跳蚤的不成器子弟,避之尚恐不及,让他不得不再一次重新地检测背后伤痕。如果连与李翠枝的婚姻及新生儿诞生,皆不能改变与家里干系,那以后李翠枝和孩子,当情何以堪?不能让她和孩子受累,学父亲被瞧不起。使廖城蘭不得不重新振作,让留下的仅存活口“时间”替他说话,甚或很介意一生庸碌,相信只有“功成名就”方能抚平这伤重的心灰。在真实的廖城蘭故事,另一桩更窘迫是发生在定居美国,就读计算机科学唯一的硕士胞弟,返回美国前留下那么一句话“当初,如果不是父母这般待你,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将所有归咎於理所当然,惟“苦”不及所述万分之一,却从未想过一棵树被打了根钉子,即使拔除,树还活着,但身已留下邃黯的洞口,再难治愈。
从小由於父亲的苛刻,即使家人也漠然置之,懂事以来,所见父亲仅是把家里当成旅店,除回家换洗要到第二天晚上,才能见着他仅是那么两、三个小时,如是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即使在家不是醉醺醺就是目无表情地难以接近,毫不关心家事,这是何等畸形的家人关系。或许是血缘,让廖城蘭对眼前这人是既陌生又敬畏,於父亲给予自个的虚构波澜,很多事都是哑子吃黄连,有苦自知。即使日后离家,当父亲相中某块地段,差人告知,要廖城蘭买下,只要能力所及都不愿拂逆他意,但事后,父亲却告诉亲朋戚友,这幅地,原本是要给这孩子,但因他不肖而收回,实则是冒用儿子签名,到律师楼与租赁此地的租户签约收取租金达十数年之久,却从未还过半分地税。这件事廖城蘭,并不是不知情,毕竟是自己的父亲,本就应当羔羊跪乳,报答养育之恩,任由他去。但在他人眼中,反成父亲口中那个不事父母的不孝子。像戏剧评书,往往那个最坏儿子,最后竟成“唯一”送他最后一程的孝子。连廖城兰妻子和子女都来尽孝,嫡子长孙为爷爷守灵,这是於他上一代种种过去,不该延及下代的教育。
廖城兰后来曾表述过自己内心的遗憾,父母生我,尽管廖城兰再有千般不是,遭再多罪亦心甘情愿,弟妹们间疏问候也罢,前面来,背里去“好处”拿完也罢,但对父母只有挂念,唯一能做“就是还一张争气的脸”盼父母能看上一眼。
不管一个人以前做过什么,关键时刻要能保护家人财产,能与一生坎坷进行自我斗争,为正义事挺身而出,在现实里,这不是人人可以办到,需要大无惧的精神。所以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生活里的豪杰,任凭各种磨难、利诱、责难都不能扰乱其心底那份淡然,就算是踏进英雄行列。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乐於展现君子风度,不辱家风。
Decide
决定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虽然父母不能选,但命运可以自己决定。
老婆可以选,是好,是坏,亦是由自己决定。
孩子不能决定谁是父母,但命运,依然还是可以由他们父母决定,
而后孩子决定未来。
“Parents always right, the child has no right to interfere”,
although parents could not choose, but the faith can decide by yourself.
You can choose your wife, her good or bad is all depends on how you act.
Although Child could not choose who are their parents,
but their fate are decide by their parents before they are mature,
Then by themselves for the future after they become adult.
后来,廖城蘭成为讲师常飞国外都归心似箭,每日给李翠枝打电话有说不尽的缠绵。在国内则每月要到各大城市演讲,寓工作於娱乐,凡有假期安排妥当,具会带妻儿到处度假,基本住遍所有星级酒店。李翠枝曾之前对劝他离开廖城蘭的哥哥如此说到:“爱个人,其实是种很好的享受,不要求、不计较,默默地付出,就是对爱你的人最好报答”。这话不经意让在房内的廖城蘭听到,极为感动,尔后把挣来的每一分钱都交给李翠枝,最重要还是廖城蘭经常在外奔波,祸福难料。要真出事谁来照料她和孩子?另外,是他实实在在觉得“要遇对一个女人,合得来又谈得来着实太难”。因为廖城蘭的确是喜欢李翠枝的善良以及对感情的无怨无悔,这对廖城蘭尤其重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年纪渐大,当走过沧海桑田,对憧憬与现实懂得识别后,心中早已明白,从来就没有“别人老婆最好”,只有“自己老婆最好”。爱情,重要是懂得相知相惜,爱在当下。甚至不用花费,只需一句“我爱你”,每日常挂嘴边给她个亲热拥抱,告诉有多想她,需要她。很多怨偶,就是因两人的互不理睬至脸面相背,廖城蘭从来都不要她猜“想什么”只会直接告诉她,因为不说,她永远不知道。但又等着,愁着,所以治疗最好的方法,就是拖着她的手,从此才会“没完没了”。
如何“爱在当下”其实很简单,就是瞬间,就在当下“去做”。而不是去想,就像“禅”的顿悟,当下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怎么解释都不会明白,像“子非鱼,焉知鱼不乐?”,不下水,又怎能体验在水里的快乐?
不能“爱在当下”那是想得太多,层层叠叠受到念头牵扯,人不是一听道理就懂得,而是要让心静下来,不是去想是感觉,除此别无他法,“当下”意思是愿意停下脚步,往心里看,感受那一刻的心里有多么想要,除“我愿意”,没有比之更好方法,坐在那怨天尤人又怎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是嘴里说“放下”,就能放下,它必须慢慢释放,直到有一天,突然懂了,他就会明白“爱在当下”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大多数人,具活在自己认定的世界,且随着认定不停陷入思绪旋涡里打转,像被捆绑无数心念绳索,执着於别人话里的漂流,欢喜的乐,欲求不得的苦。就这么像“着迷”似的转啊转,不懂逃离,亦只有懂跳出,烦恼才会消失,这“跳出”并不是不去想,而是不在焦虑之中。不是发呆,这“呆”会使你头脑分分秒秒转地不自觉。故而唯有回到最基础,让头脑放下执念,才算真正活在当下。“爱情”最感人之处,即是你亲身体验后肯相信、明白,由“心”出发的付出,才能说服自己“活在当下”,就是活在日常。既然日常,何来困惑?若不对、不喜欢,当下就换掉,让对方喜欢,别老把自己往“想不通”去,这样只会随之带来更多的焦虑与不安,要知“心”是自由的,爱是无羁的,可以活上千百年来,这就是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哪致现在教育孩子也是如实告诉他们,爱情其实就是生活。当中可能出现很多很无聊、琐碎、烦恼,甚至觉她不再漂亮而埋怨时,爱情就会变得丑陋,注定不会长久。真正的“情”是把她所有最丑,当成最美来包容,就廖城蘭以前不懂,觉得烦,现在全变得有意思。尤其当体会到人生无常时。是以廖城蘭比前更懂得李翠枝,有时一个眼神,便心有灵犀,半点伪装不来。空闲时,还会一起外出,同吃一碗面,谈及风骚处,纵然别人看在眼里觉肉麻,依然故我一起笑着、闹着,毕竟这是夫妻俩的事,这眉飞色舞的惬意,还真叫人不得不感叹“爱情真伟大”。
廖城兰回赠爱妻李翠枝,仅是一朵玫瑰,一句诗并和向全世界公开“爱的宣言”。
李翠枝是廖城兰终身伴侣,再无第二人的承诺。
对致力写作的廖城蘭,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些才子才气,很早就已向往小说人物里爱情故事,倾慕“不羡仙”的恋爱,以此作为标准结识女孩,但总是追不着自己想要的理想爱情,找不到浪漫,回馈的反是屡屡自茧的多情,才有日后在未遇到李翠枝前,那段放浪形骸的日子。
可能孤独日久,想要有个属於自己的家,认为定是位好丈夫、称职父亲。将希望全寄托在第一段伤得最重的情殇,不过是一厢情愿。原来他想找的,只是女人一个最普通身份“安分守己”的妻子。这已是个伟大名词,代表着“妇德” 而他能回赠仅是一朵玫瑰、一句诗和永远爱她的承诺。并自承是李翠枝改变了像匹野马放任的廖城蘭,不再桀骜。
就他与李翠枝爱情,不虚假地过了大半辈子,於以前的他,对感情生活很没自信,生怕李翠枝这么好的一个女人,会嫌弃自己,总觉没那么好福气,能拥有世上最圆满的结局及享有一天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是老天对他怜悯。用她温柔,将他从离愁深渊拉起到慢慢爱上她,故李翠枝在廖城蘭心中,早被视作独一无二的美人。认为她天生衣架子著什么都美,是以常带她逛街、买衣。确实校园的她,早擁校花美名,在故里,更有第一美人称谓。而在她之外,那无边壮阔的仕女图,似乎天下美色都化作廖城蘭心底的庸脂俗粉。她的一颦一笑,让廖城蘭夜不成眠,已到一刻也不能离开她,能遇上是他一生最大幸运,“好的女人不会走,能甘苦与共,无论贫穷、病痛,不好的女人会离开 我失,我命,我得,我幸”谁也意料不到未来发展,会否像童话故事,过着美满生活。以致日后,从不提英雄气短 “城兰旧事”,就像过去的一场意外,虽不能像涂改液抹去,却也无须逢人就提。因这已是廖城蘭最好的收场。
廖城蘭与李翠枝的结合,不像弟妹有豪华婚礼、得到双方父母谅解,亦无亲朋戚友出席,只有贴上邮票一纸见证,换来廖城蘭永世对她的愧疚,久久不愈。在四个孩子长大后,希冀俩人爱情能得到子女祝福,再办一次婚礼,抵偿李翠枝多年所受委曲,这是廖城蘭对李翠枝后半辈子,许下最坚实的承诺,毕竟俩人是很难才走在一起。
情投意合
动手惜花花更“绝”
如果有一天,廖城蘭与妻一起老了,可以一起学种兰花,一起饮茶,一起下厨,一起感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鹣鲽之好。因人只有那么一次美好人生,廖城蘭的幸福,一生也只有那么一次对李翠枝好。
如果她喜欢花,就买块地让她种花,帮她搬搬泥土、施施肥,其实男人对妻子有许多方式表达爱意,赠予最隆重的礼物,首饰、房子、车子,只要她要,廖城兰都给她,连最简单的一束花也会让她哭成泪人,就是不能骂她。到这女人老时,她、丈夫、孩子什么都有。就用这块於道路旁买下的土地,给她种满了鲜花,让路过的人都羡慕她,这么幸福,能在一片鲜花怒放的花圃散步,那种情调,比送她钻石还珍贵。好命女人只赏花、摘花,不必为孩子、家计堪虑。当你看见她拥有这片青翠草地,修剪整齐的花园,予人印象,必然是个美满又幸福家庭,心想那女主人是多么地幸福。老公即那位“劳工” 每天在太阳底下为她挑泥担水的疼惜,若见屋外花草树木凌乱,便可知这女人做了男人该做的事,为三餐忙碌,所以才说 “种花的女人”最幸福。
他知道,女人心目中的标准丈夫应该是温柔、体贴。对外,像条猛虎,能保护她,且对她还得善解人意,能煮,懂家务,当人问起时,还得很谦虚赞老婆菜煮的香,一切功劳都归老婆,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男人该做的事。
是以,种花女人最幸福,
早睡的女人最好命。
-食公子
The Woman who loves gardening is the most happiness,
The Woman who sleeps early has the good fortune.
-Jacky Liew
A man like an Orchid
The Story of
Cymbidium
兰花叙
君子如兰
美满婚姻能把灰姑娘变公主。
责任在她另半“愿意”爱她、给她幸福。
即使妙龄也难及丈夫疼出的美。
反之,就会将她变成平庸脂粉。
集丈夫三千宠爱於一身的李翠枝
She Fully
Favoured
By Her
Husband
对爱情,她母亲仅告诉她“从一而终”
Her Mother Only Told Her
For LOVE She Need To
Treat
Love
As
Forever
一个爱老婆的“食神”
於戏里甄先生回答:“我是爱老婆的永春大师”,不同於他是“去青楼的永春大师”
可能是因廖城兰姓廖,李翠枝姓李,曾半开玩笑以俩人名字合则“一枝独秀”,用天生就是一株兰花,比喻生死相依的二人感情,谁也不能没有谁,有枝没花成枯枝,有花没枝难独活,愿为今生李翠枝,以俩人姓“廖李”联姻,为“料理”她一辈子起居饮食,无微不至。
本来的她原喜欢“玫瑰”,就小女儿即是以“蔷薇”的“薇”命名薇惟,意涵“惟一的蔷薇” 像她母亲那般善良纯洁,是全家手心上的玫瑰。同时也因廖城兰“爱兰”之故,让她更爱上兰花。要知兰花别名“香祖”,是指兰花之香,乃世间一切香气根本的高雅象征。蕙质兰心,便以兰花譬喻人的资质与美好情操。说她独爱兰花那阵阵清香亦无不可。像刚认识的他,身上总带股淡淡幽香,自然而不矫情。故而喜欢每日在他书房“兰亭” 桌面摆上盆兰花,说可为圣洁文字带来灵气,甚至有关兰花材料,像“爱兰者爱民,皆因兰花草,本栖于深谷,难为人知,兰者芸芸,众生之相,难为人识,兰者幽香,不与争艳,难为人赏,知兰,识兰,赏兰者不俯视草根,不众里寻他,不独具深爱,实不可得,兰,其实如民,其质,其相,其清纯,无不与民似,与民近,爱兰者能不爱民” 认为这段作於刘奇葆对兰花的描绘,最像廖城兰品行,要他奉行词意。努力为国家、界内奉献,亲民且能实践,一如爱兰者爱民,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改变他们的生存命途,提高物质文化“视民如兰”的崇高品德,而她就是能把山野林花变成君子的始作俑者。如今,谁不为廖城兰精神与迷人气度倾倒,为香兰隐喻之美,歌颂赞誉。可惜,虽爱屋及乌,深爱兰花的李翠枝却不善种花,把廖城兰赠她数十盆兰花品种,如豢养般伺候,却不晓“种兰”之难,已超出她知识,因溺爱全成了“葬花”,农业讲师的夫人自此再不敢种兰,怕害死了兰花,看来下半辈子,要与她重新温习课堂所教。但廖城兰,还是会坦然表示,其一生中,最爱是他夫人,第二是她所种只有茎没有花的兰花,那是种不能言传的感悟,懂欣赏却种不出来,正好说明“兰花”独有性,这对廖城兰经已是很美的造境。
“结婚”原是代表两个相爱的人决定彼此正名,相约相守一生,於当日,新娘子期待的婚礼是披一袭白纱,走向幸福。自古让无数女子向往,甚至,在未遇上心上人更早之前,就已对它憧憬。於当年只有两个人的婚礼,为了对爱妻补偿於日后,廖城兰会买下不同婚纱、晚装让爱妻穿上,并於各国酒店补度蜜月。让李翠枝拥有幸福的感觉一再延续到老。上图为廖城蘭予爱妻的“真爱之吻”。因在廖城蘭心中,他的“新娘子” 永远是最漂亮的。
深情一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