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te

Gave

HIS ALL 

Till his heart ceased

TO BEAT 

南洋商报全国业务专员

相信华社与食公子一样,热爱中华文化、

深爱中文,更爱我们的中文报。

The Nanyang Siang Pau National Coordinator 

Jacky Liew loves Chinese cultures, 

Chinese and Chinese Newspapers

鞠躬尽瘁 –

不难发现,凡美食家廖城蘭每星期在《南洋商报》的食栏,左、右角报耳定附带广告,其余版页则无,这是广告部通常会使用些名人效应进入商业资讯,只能说明这版卖得,例如调味品广告,若以其它类别文章必为广告商所拒,无形中帮助到广告部,加上向餐厅要求配合购报量,於广告部、发行部、南洋商报地方业务具有助益的“一举三得”,甚至包账,稿费捐教育,只有百利实无一害。至於那美食家小小的个人虚名,实不足挂齿。

“如想害一个人,就说服他去办报”想来此话多出自报界中人。因出版业苦楚,虽报章有监督的第四权肩负,毕竟报纸、杂志是盘生意,不是慈善,经年累月亏损,长久下来就是盘烂账,足见办报人的劳苦功高。但对食公子,别人的艰难,可能只是写篇文章的难为,而大众只需花钱,便能获取精神粮食和帮助报业生存,这正是食公子为何愿接下南洋商报“全国业务专员” 的推广担子。

2006年11月15日,受南洋商报刚上任的首席执行员庄宗南先生委任为全国业务推广专员 (  Business Coordinator  )协助开发广告业务及报份的促销,应用刊载食事,要求配合购买报份或以转化广告客户为职责,获日益响应,购报绩效期期达到九成销售额。食公子提呈给庄先生计划书其时原意,是想以此途径转嫁业者,单方面出资将报份买下,当传单派发给附近民众,达到增进生意效果,不用局限一份、一份外卖。倘若每周有二至三千份报量,获得外界配合,相信要达到两、三万份数额,不是不可能。长远积累,无疑是个数目,起着群众对该报重拾信心企划,既不会对成本构成伤害又可增加发行量的官方纪录(马来西亚印刷媒体销量公证局)提高营业额,培养一群习惯阅读某报章、杂志读者,振兴阅读风气,再说一份报纸、杂志不仅局限於食公子,更有不少作家、记者大作,以兹鼓励热爱写作的大家,分甘同味。何况,今时不同以往,虽说全在单一集团下,根本不会造成互不兼容。假设每位地方经理可效仿,持之以恒,何愁搞不好中文报业?试想,每周以赠阅的战略,大量抛出,其它刊物必然不畅。原因是读者购报,买杂志预算和阅读时间,仅限於一天或一个月,若手上有份全免费报纸或杂志,就不会再去购买其它刊物,定会干扰出版的销路。

如是开罪不少行家兼十几年不间断作品刊出,在同业眼中食公子,曝光率之高、想象收入之丰,恐怕已超越许多资深报人,引起不少非议。纵然是资深编辑、记者、常驻作家也不见得有此待遇,自然不快。对营运,相信业内,同样会面对人事斗争及充斥利益考量的派系、地盘划分[10]。对个一心想为华社、华团、华教、华文报业与华籍政党竭力服务的食公子,纯粹是想中文报业,得以生存下去。心揣满腔喜悦和热诚,以外围作者身份兼代“全国业务专员”承担。不但将稿费常年悉数捐赠董总,维护华教教育,以期待抛砖引玉,带动此良好风气。在这段亲身经历任职期间,让食公子更忠於一个新闻从业员的敬业心,认为好的报纸,应制止任何人利用报导挟私报复[11],面对不合理就该给予纠正,依法处理,不能因权势的制时而违悖群众利益,以维护社会公器。身为报人绝不能做出危害报纸的行为。在那么多报章老前辈面前,纵然他们不是大学毕业却很有专业精神。反观今日身居高位的从业员,所受高等教育乃至硕士,职业道德却是差强人意,写作水平日暮途穷,甚至会以其它笔名,自吹自擂,灌水自个栏目混淆读者,或是由编辑来信,主编复函的鱼目混珠,这在媒界属家常便饭。对於那些媒体奖项看似经过严格审核,实则又有多少符合资格,甚至自家颁给自家的“一脉相承”。原因是报纸的垄断,让这些人有恃无恐,再来,就是被“无冕皇帝” 所害,不明刊户就是报纸施益人,唯行销者、商户与刊物三者结合方能相得益彰。一份受人欢迎刊物,是不能损害发行与广告利益,有了这层观念,当协助报社建立广大读者群为己任。以食公子擅长的美食,藉此启迪餐业民智,推广大马旅游,提高国民收入、保存华族饮食文化传承,充当食界与政府桥梁谋取福祉,揭露黑心食品无良奸商从中牟取暴利,表扬有潜质的厨子与餐饮倡行,引领饮食与旅游软实力着陆,教化群众,盼望能与华文报界同仁,竭尽全力为华社服务、捍卫权益。可惜,事与愿违,让食公子深悟於政党、华教、华文报、华团之没落,除时势所趋、党争之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无奈,一人实在无法力挽狂澜下悄然隐退。

凡所有食肆采访,食公子定会准备份由律师楼订立的合约与肖像权的同意协议书,用来明确食肆需履行职责和执行义务,一经签署,立即生效,并予食公子保留一切追究权利以避免“罗生门”事件。

食公子每期订约书报版位,便是为更顺利地推广大马美食以及取得采访权为食肆保留食谱

但凡厨业、食肆所求,食公子都无不应允,不仅一次捐款於各造。毕竟项目、活动需要经费。上图征信录为廖城兰解囊於芙蓉厨业。

廖城兰出席泛马姑苏厨业茶酒楼联合总会,并获捐献锦旗答谢。

南洋报业控股旗下《风采》与《美味风采》购书账款两清的单据,右上角为代理编号,出版日期是2014年

食公子在《南洋商报》时,期期皆有报份统购的记录,若报业者能众志成城,何愁办不好华文报

在报纸、杂志做业务员的辛酸是,一旦遇上无力偿还债务业者,被媒体债务组追讨,一般食公子都会主动替其垫付该款项的单据。

美食家支持厨业,维护华教、华文报

廖城蘭认为身为华族子弟,理当支持华教

廖城蘭想读书却读不了书,心中郁闷,常想表现自己却力不从心,招致家人白眼心中更急,是以当有能力时会竭尽所能,帮助那些想读书的人

The

Trouble

Of

Free of 

Charge

Charge 

News & Maga.

Writer

Reader

Free for Read

赠阅

Free OF Charge

Catering Industry

WIN  

WIN

WIN

WIN

免付费的遗害

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不拘小节的廖城兰认为,“形式”并不重要,重要是达到於各方有利的效果,例如食公子一直善待厨业,对有潜质的厨师,厨界都会替他们担待下业务的需求,无需付费,宣传於期刊,等同这期少了收入,如同“赞助”。对出版的书报社,则减少报量或杂志的绩效,是为“双失”,独利於饮食界。而购报、向食坛促销,於报纸、杂志犹如增加报量,多售一本杂志,读者多一份刊物阅读,於廖城兰是“三赢”,有别,仅是付费於特约,得不到“回馈”,入不敷出。

如果,有这么一个廿余年肯默默付出的“好人”,请介绍给廖城兰认识。

Take one’s undeserved gain for granted

In Jacky’s opinion, it is no matter on the “formation”, but it is important to reach the effects of benefit to every parties. For example, Jacky always be nice to the catering industry, for the chefs and those who had potential, he will bear the demands of newspapers or magazines sales  alone and free of charge to them. It is equally to there is no income to the column. For the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they will lost the sales, it is “double lost”. Only catering industry will be benefited, If there is purchase of newspaper and promotion to the food industry, for newspaper and magazine, they will have more sales and the reader also will get free books, it is a “three wins situation”.  It is also differently to only pay to the writer, will not get anything return. 

If there is a “nice person” who give out all he had in 

most 20 years, please introduce to Jacky. 

绵里藏针

A Needle Hidden in 

Silk

一个人努力,如果没有受到鼓励,自然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也不是没有“出名”的定性,但人就喜欢抱持“有我无他” 观念,殊不知有竞争才有进步。想成为著名人物,就必须能言所不能言,见人所不能见。想做“第一人”就得突破既定世俗观念,眼光和见识都得比他人呈前瞻性、敢革命,非常人能忍和接受的万般磨练。一生犹如一场战役,当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竞争里使出的卑劣手段,残害竞争者,其人格是不能反败为胜,纵算“让给你做”也无力驾驭。

是人才,如针藏棉中,你越压他,就会被针头刺破,任何做大事者,很多就是因为受了气、不服输,最后成为胜利者。

另外,美食家名衔也为食公子增加不少阻碍。就曾有这么位副刊主编挑衅食公子“大马美食家这头衔我不放,你就不是美食家”。诚然食公子压力,不言而喻。毕竟美食家这号,以前是从未出现在任何一份报纸、杂志。而每一个人具希望能在社会上,受到公平与正视的对待,获得认可和尊重,不受歧视,同样是一栏的作者,即若食公子有业务在身,一样会遭受副编不正义对待。如果这事发生在2000年之前,谁会对一个无名美食家留意,因为当时,根本就不知何谓“美食家”,不像现代人趋之若鹜。且在此前,对媒体,采访美食所获款待和名人专访的知名度,被视为传媒两大优差,它代表着传媒人的身份,地位象征。可能是因锋芒太露招至屡被杯葛事端,身在圈内,深知报业中人的行事作风,素来喜欢断章取义、报前不报后的置之不理误导[12],以至处处提防怕被人托公行私。因为他们是绝不会担心华人报前途,一心只为达到主导性的霸凌,期盼控制舆论,对有利可图的目的惺惺作态,宁苟延残喘却不知报纸刊物是靠群策群力,维持读者支持,才能得以生存。现在读者已不像以往,懂得明辨是非,黑白一旦经受挑战,刊物的生存,便会难以预料,故报人更需坚守本分,负责任地把报纸办好,而不是动辄排除异己。食公子自觉,要想生存,就不得不步步为营。毕竟,积功兴业就得像走钢索般战战兢兢,因为永远不知谁不怀好意,只要认为是对的,就去做,这便是食公子低调、自保道理,故这廿年人们对他一无所知,仅能从照片、文章认识他。

名人专访的阶级象征

The Symbolic of Interview with VIP

无论任何工作,要自重才会让人尊重,作为第四权的公义身为报人,不应托公行私,害人累己,枉顾华文报前途。而於廖城蘭接下业务员,开“名人饭局”, 诚如国会下议院副议长拿督林时清所言,当以职责为荣,更应竭力扮演好监督“不法”、反映民声和传达的事项,为民解决问题。

  1. 凡与食物有关的文章,在大马可分为推介美食和食谱两大类。分别在写美食介绍、食评、食史、食事都可归纳为美食作者。至于食谱格式是按个人烹调呈现的菜式所编书本,菜谱只是食谱一个小结构,像《美味风采》的名菜秘诀大公开便可另行独立发布。而“专栏”则是以一种独特的文类,注重定位、定人及定字,每个作者的专栏性都有一定专门安排,随着文章刊登在什么位置,盖以被称方块文,成为专业人士固定的文字框架,即是以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书写的专栏。↩
  2. 美食家撰写美食是门高深学问,以此为业,在社会上可晋身为世界级的名人地位,成为公众人物,凡经美食家品题过,报导的餐厅亦会跻身入名肆甚至品牌行列,进而得到大众认可的至高地位。↩
  3. 2000年,为了报业市场竞争,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对簿於公堂,在未合并前,双方常互相揭发、指责、刁难报商,负面新闻是屡屡见报。↩
  4. 对职前或於公共媒体的在职教育,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不能利用其职权,以权谋私,将自己偏见强加在出版物或转嫁到受访者的访谈中,混淆视听,甚至满足於个人私利。这是背离传媒社会功能和报人的情操。而对受害者这无疑是种无理的凌迟和侮辱,可能因这篇捏造报导,而毁坏一个家庭。↩
  5. 2010年7月29日,我国前首相敦马哈迪在星洲日报刊登的一篇报导指出读者从传统媒体,所阅读都是经过相关媒体负责人审核过,包括报业老板编辑、主编,致使许多正义的新闻都无法见报,基于传媒版位有限,必须让路给广告商,若缺乏广告收入,报纸的价钱,肯定比现在贵上十几廿倍。“在我担任首相期间,即使不是我讲的都会被刊登,但我只能忍受,因为这就是所谓的‘新闻自由’。在上述人士控制媒体的情况下,同样控制了可以给人民知道的新闻,直到互联网和部落格风行,新闻这才真正自由了。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抒发己见,还原真相。”↩

不再受大众信任的

旧媒体及其未来-

The Legacy Media

DOES NOT 

TRUSTED by Public

摘自星洲日报2021年4月19日言路
摘自於《南洋商报》2008年6月14日报导

虽说是非功过,自有定论,但若涉及士人风骨评价,就得诉诸道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以免助恶抑善。而最大原意是於后人作面“镜子”的警世之用。

-摘自《星洲日报》2021年6月1日

THE TRUTHS 

On The Spot 

INVESTIGATION

实地调查

听听他们怎么说

要人众口一致共认支持某人,确实是件难事,

在既无利益也非商业炒作下,彼此各不相识,

若非事实,任谁都不愿圆这个谎,且还得公诸於世。

For public to speak out that they support 

someone is a hard thi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non-commercial 

benefit and they do not know each other 

They certainly are speaking truths. 

报份销量

路人对食公子的评价实录 

相片给予的信心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