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和午鱼的区别
百年之谜-
The Hundred Years of Mystery
推广马来西亚渔业
Promote Malaysia Marine Product
“鱼”是马来西亚人每日粮食的一部份,每餐大致消耗1-2尾鱼,据数据统计,平均每人一年要吃掉60公斤的鱼量,因而是世界消耗鱼量最多国家之一,因此大马水产养殖业成了确保每年鱼获的供应量。但也由於气候的变迁严重影响生态,水产专家发现鱼类更易感染病菌和不容易产卵等问题日趋严重,尤其“鲈鱼”和“石斑”生态的变化,加上抗生素的鱼至今未能输出国外如新加坡,於2010年之前,美食家已意识到渔民问题,是而鼓励将我国渔产变成国民餐桌上的美食。此外,为推广马来西亚海域渔获给海内外,亦曾对我国海洋生物进行过研究工作,而这本《南中国海经济鱼类》是当时马来西亚渔业局总监,赠予食公子参考我国出产的鱼类大全,并获当局支持推广国内渔业。
左图为“顺风”,潮州、福建称“乌午”,香港人叫马友,沙巴名马母,国语Kurau,英文味Threadfin属大马海域大型午鱼类,不管“午鱼”还是“顺风”具是种多脂肪兼身价最高的名贵鱼,富含多种营养,具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病人良好的营养品。皆因此鱼内含稀有西河洛克蛋白,具强精补肾功效亦是年轻夫妇、孕妇及中老年人的保健。加上鱼肉细嫩,故宜煎封或无调味蒸,未上桌已能嗅息鱼脂香味。1998年,当时5公斤的午鱼市价为1公斤35令吉,在中马食肆多以“油浸马友”受欢迎。而2020年顺风,南马1公斤是80令吉。食公子常订用於家中食用和宴客。
“马友”与“顺风”的迷思
“午鱼”皆属马鲅鱼科Polynemidae统称,别名马鲅,外国名Threadfin,主要栖息沙泥底质沿岸水深20公尺处,为群栖性鱼类,亦是洄游鱼会游入河口或红树林区觅食,其肉质细致带香味,台湾就有2个属共5种,分别为印度马鲅、小口马鲅、四指马鲅、六指马鲅、五丝马鲅、六丝马鲅。
而马来西亚则有5个属共12种分类,最常见是东亚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三趾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ridactylum、六丝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皆属午鱼,也即是常说的马友鱼、午仔,马来语称为Senangin,而印度马鮁Leptomelanosoma indicum才是“顺风午”、“黑午”,马来称Ikan Kurau。所谓四指、五丝六丝指的是分叉鳍条数,鱼下部4至8根呈分离丝状的软条,以作为午鱼分类主要依据。例如,五丝有5枚分叉,六丝有6枚,以此类推,鱼身为银灰色,尾鳍深叉型。但“顺风”最易辨别特征,是在其尾部比其它马友或午鱼都修长、鱼鼻头较尖且突出、眼睛相对地较小,拥有五条长须兼身材特长型,体色暗淡。至於马友头部较小,眼睛大兼身材肥短,色泽偏白带黄、鳞片小。这是“马友”与“顺风” 最大的明显差异。
另外,虽印度马鲅与五丝马鲅,同样拥有5根分叉鳍条,但五丝马鲅身型较小,大约可长到30公分,而“印度马鲅”最小已具63公分,最长可达113 公分,特别於生长在100米深河口。至於“六丝马鲅” 则是午鱼里体型最小,一般只有20公分。
对於渔民分辨大於10公斤以上称“顺风”,以下则是“马友”或“午鱼”亦不尽然,因为四指马鲅即马友或午鱼,最大能长到2米,然而50公分却是这种鱼的平均长度,一般不会比顺风大,即说马友超过5、6公斤重是寻常事,而顺风则可重达3、40公斤,故不能以此分辨顺风与午鱼的差别。但顺风价格即使与马友重量相等,还是高於马友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