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眉、青衣、鹦哥区别-近亲种类
食无定向
就各国渔产论,各有对美味定义。
The New Rank in
Hong Kong
香港新排名
Never have Definition to Food
50年代,老香港有这么句排名的话,第一鯧,第二𩷶,第三馬家郎,除第一、第三位置不变外,第一鯧指的是斗鲳、白鲳,而第三馬家郎是马头鱼,至於第二的𩷶为鲶鱼,学名Pangasius即栖息河口的鲶鱼。另说第二鰽为海口三大天王的青鰽、赤鰽以及“银鰽”因其鳞呈银白色得名,故又称盲鰽,即尖吻鲈科金目鲈,因肉质结实含胶质、富胶原蛋白,属沿海半、咸水鱼种。这是由於香港,当时生活水平低下、物资贫乏才有这一说,时至今日,香港新名贵鱼指标,亦因人民富裕改成四大鱼王之首的老鼠斑、第二、苏眉、第三、海红斑、第四、青衣,远亲为大马鹦哥鱼。纵览香港新四大鱼王涵括其实只有两种鱼科,即隆头科属排名第二苏眉和第四的青衣以及鮨科驼背鲈属排名第一之老鼠斑、石斑鱼属的海红斑两大类。其实在马来西亚,还有不少远比香港新四大鱼王还矜贵的佳鱼。就采购水平,已能综观亚洲经济、消费的概况。
这是於1999年所列示的一张中马海鲜价目表。不论南马、中马即使10年后 “苏眉”均与“老鼠斑”等价的稳定。另种被抬高身价是所谓“珊瑚鱼”的“青衣”,亦要RM118,几乎清一色被食肆拿来 “作价”。而河鱼之中,可端视出只有顺壳、巴汀、白须公并无其他河鱼,可见那时尚未流行吃河鱼之风。
马来西亚最贵的渔菜之一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Sefood Dishes in Malaysia
Caviar, Duck Liver and
Humphead Wrasse
鱼子酱、鹅肝、苏眉
鲟鱼鱼子酱
法国至全欧洲,松露与鱼子酱、鹅肝并列,号称“美食三大天王” 或“世界三大珍馐”。真空包装的鹅肝块可以切片微蒸,亦可冷食虽然“鱼子酱”是极品,但生产鱼子酱的野生鲟鱼几乎濒临绝种,其产地主要来自里海、黑海、多瑙河水域,根据2006年数据,伊朗是世界最大的野生鱼子出口国,平均每年430吨。美国则是最大进口国,平均每年进口295吨。100克鱼子酱售价2600令吉以上。据法国调查,俄国和欧盟有9成鱼子酱交易,经已威胁到这种有活化石之称的珍贵野生鲟鱼。
青衣、鹦哥分类
Labridae
Green Wrasse and
Parrotfish
香港鱼王新排名第四的 “青衣”,俗称“哨牙仔”,因唇中爆出獠牙,虽属鹦哥一类,但鹦哥也仅是哨牙却无尖齿,要分辨种类,得从嘴部齿板构造了解鹦哥鱼上下颌齿均愈合成板状、无突出尖牙,外形类似鹦鹉的嘴,其最大特征是面部有数条不规则的线纹,尾鳍呈凹形状,鳞片外缘为蓝或绿色,且青衣为“平尾”,而鹦哥是“燕尾”。它与名贵鱼“苏眉” 隶属近亲。另种较墨绿青的台湾“绿衣”,特点是其尾巴分叉,带有深色线。但凡新鲜的鱼,其身体必然柔软,富弹性。
有说“青衣”也叫“蓝眉”是错误的,因只有鱼身较棕红的“彩眉”,并无 “蓝眉”,而所谓“蓝眉”之说,在台湾实属蓝点鹦哥鱼,别名也叫“青衣”,却非中、港所称的“青衣”。蓝点鹦哥鱼属隆头鱼亚目鹦哥鱼科Scaridae,是由1775年Forsskal命名,而台湾主要是盛产蓝点和青点鹦哥鱼。
大部分鹦哥鱼主要栖息於浅海珊瑚礁外缘海域。为何身软滑?那是因常躲匿岩洞和潜藏沙中分泌黏液保护鱼身。此鱼喜单独活动,故捕获量不多。而绿衣、彩眉、蓝点、青点鹦哥鱼具是以肉质嫩滑见称,只有“青衣”体态丰满,皆宜清蒸或煮鲜鱼汤。
马来西亚苏眉、青衣、鹦哥家族
26 Types
Malaysia Labridae Family
根据渔业局统计,马来西亚苏眉、青衣、鹦哥种类逾26种
唇鱼属 Cheilinus 苏眉近亲
- Cheilinus undulates – 苏眉 (Humphead wrasse),俗名波纹鸚鯛、波紋唇魚,又名拿破仑鱼、龙王鯛、海哥龍王,名贵淡水鱼。
- Cheilinus chlorourus – 绿尾唇鱼 (Flora Wrasse),食用鱼。
- Cheilinus diagrammus – 双线尖唇鱼 (Cheek-lined wrasse),俗名双线龙,汕散仔,食用鱼。
- Cheilinus fasciatus – 横带唇鱼(Red-breasted wrasse),俗名斑节龙,观赏鱼类
- Cheilinus trilobatus – 三叶唇鱼(Tripletail wrasse)俗称彩眉,食用鱼。
“苏眉”并非完全於眼眶外两条黑线,突起隆额,那得鱼龄较大苏眉才有。图上为产於马来西亚苏眉品种,不管是苏眉、青衣还是鹦哥全属隆头科即是前额凸起。
“彩眉”隶属苏眉品种,事实上只有”彩眉”并无”蓝眉”之分
- Choerodon Schoenleinii – 此为真正香港四大名鱼的青衣鱼 (Blackspot Tuskfish),又名黑斑猪齿鱼、舒氏豬齒魚、青衣寒鯛,肉质粘胶,适合红烧。
- Choerodon ancrorago – 楔斑猪齿鱼(Orang-spotted Tuskfish),又名鞍斑猪齿鱼、石老、四齿仔、西齿、黑帘仔,食用鱼与观赏鱼。
- Leptoscarus vaigiensis – 纤鹦嘴鱼(Marbled Parrotfish),又名纤鹦鲤,俗名鹦哥、蚝鱼、臊鱼。可食用,但不具备经济价值,可红烧、清蒸或煮味噌汤。
- Scarus ghobban – 青点鹦嘴鱼或蓝点鹦哥鱼(Blue-barred parrotfish),俗名鹦哥、青衫(雄)、红蚝鱼(雌)、红衫。食用鱼类,食用时宜用清蒸、或洗净鱼体抹上盐巴,加以用温火烧烤。马来名称: Ketarap, Bayan Belang Biru
- Scarus javanicus – 高鰭鸚嘴魚,可作食用鱼。
- Scarus longiceps – 长吻鹦哥鱼,大型食用鱼类,食用时,先用盐腌制再煎之或用温火烧烤。另外也可以作观赏鱼。
- Scarus niger – 黑鹦嘴鱼(Swarthy parrotfish),又名颈斑鹦哥鱼,俗名鹦哥、青衫(雄)、蚝鱼(雌)、青蚝鱼,属于中型食用鱼类,可作成鱼松或煎食,肉质较糜烂,煎食宜先盐腌。
- Scarus prasiognathos – 缘颌鹦嘴鱼(Singapore parrotfish),又名新加坡鹦鹉鱼,俗名青衫。
- Scarus psittacus – 五带鹦嘴鱼(Common parrotfish),又名鹦嘴鹦哥鱼、棕吻鹦嘴鱼、带尾鹦嘴鱼,俗名鹦哥、青衫(雄)、蚝鱼(雌)。食用鱼类,而食用时多用清蒸,或温火盐烤。
- Scarus pyrrhurus – 红尾鹦哥鱼。
- Scarus rivulatus – 杂纹鹦嘴鱼(Scribblefaced Parrotfish),俗名鹦哥。马来名:Ketarap, Bayan Coreng
- Scarus rubroviolaceus – 钝头鹦嘴鱼(Ember parrotfish),又名红紫鹦哥鱼,俗名红鹦哥、红衣、青衫(雄)、红海蜇(雌)、红黑落(雌)。食用鱼,可作鱼松,利用红烧或盐烧味道不错。以藻类及底栖生物为食物。
- Scarus sordidus – 白斑鹦嘴鱼(Daisy Parrotfish),又名污点绿鹦嘴鱼,俗名鹦哥、青衣。中型食用鱼类。可作成鱼松,食用时可用红烧或清蒸。另外可当成观赏鱼观赏。
大多人印象不管苏眉、青衣还是鹦哥,印象中都是绿色或青色。事实鹦哥鱼也有红色以及彩色。
- Anampses caeruleopunctatus – 青斑阿南魚(Blue-spotted wrasse),俗称青点鹦鹉、青斑龙、青衣、青威,肉质细嫩,甜质稍逊,也是观赏鱼类。
- Anampses geographicas-虫纹阿南魚,俗称花斑龙、地图龙、烈仔,宜红烧或清蒸。
锦鱼属 Thalassoma 青衣、鹦哥远亲
- Thalassoma lunare – 新月錦魚(Moon Wrasse),又称月斑叶鲷,俗名四齿、砾仔、绿花龙、青衣、红衣、花衣、青猫公、青开叉、青汕冷,虽可食,但不常食用,一般作观赏鱼。
伸口鱼属 Epibulus
- Epibulus insidiator – 伸口鱼 (Single Jaw Fish),虽可食用,但有雪卡鱼中毒记录。
厚唇鱼属 Hemigymnus
- Hemigymnus fasciatus –横带粗唇鱼(Barred thicklip wrasse),又名条纹厚唇鱼,大鱼可食用,适宜清蒸、红烧。
- Hemigymnus melanopterus – 黑鳍粗唇鱼(Half-and-half wrasse),又名黑鳍半裸鱼。
剑唇鱼属 Xiphocheilus
- Xiphocheilus typus – 剑唇鱼 (Blue-banded wrasse)
- xirichthys evides – 淡綠項鰭魚
青衣、鹦哥鱼的错别
图275为较廉宜虫纹阿南鱼,青衣的远亲,因身带青色加上突出利牙,故常被当作高价的青衣售卖
图280是马来西亚青衣,青色仅集中头部,爆出尖齿,鱼身非完全青色。
图298 学名“白斑鹦哥鱼”,俗名青衣或鹦哥鱼,但却非真正的“青衣”,然确实是鹦哥类。
在鹦哥鱼系只有“青衫”,它与青衣分别是平齿。
图296马来西亚鹦哥鱼,其双下颌四块平牙,无獠齿特征
查看更多…
山瑞与水鱼有什么分别?|世界美食大师
山瑞鳖 Trionyx steindachneri,别名团鱼、甲鱼、瑞鱼。由於很多人以为 ”山瑞“与”鳖“及”龟“属一类其实不然。山瑞颈部两侧有大团瘰疣,而鳖和龟则无。山瑞头大、前部瘦削,背部皮光滑如皮革,前缘向后翻折,故而山瑞宜吃其肥厚的内裙,并较水鱼更爽滑丰腴。因此山瑞鳖也较其它普通水鱼身价高,但往往山瑞与水鱼被混淆,当成同类,但两者鳖甲功效具能滋阴。
世界美食大师:鱼满汉
有别菜单中“一鱼四味”,独特在塘虱的卵拿来煎蛋,而母体塘虱用来生焖豆瓣酱,剩下汁液捞熟米粉,又是一道饱腹的渔菜。由於鱼卵含大量游离氨基酸,所以吃鱼卵需下点盐,让鲜味更鲜,便是“塘虱鱼卵”第四种新鲜吃法。自古全球鲜食鱼卵都是用简单方式从不复杂。相信十亿年前海洋出现卵生形态,致始也未曾想过能把晶莹饱满的卵和蛋变成餐桌上的奇迹与日常四道菜。
第六种味道“鲜味” (Umami)是什么?主要来源? | 马来西亚美食家
在上世纪,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教授发觉用干鲣鱼和海苔熬的汤,能提升食物鲜味,更甚於传统的酸、甜、苦、甘、咸五种味道。在1908年,池田教授终於从海苔,分离出能提升滋味的麸胺酸盐和谷氨酸盐,这就是新产生的第六种味道“人工鲜味”。
罗非鱼是什么鱼?咸水淡水区别:该怎么吃? | 马来西亚美食家
对于香港食神梁文韬所说的“千里追风鱼”,罗非鱼属隆头鱼亚目Labroidei,丽鱼科Cichlidae,口孵非鲫属 Oreochromis,一般分咸水与淡水两种,具属同类鱼种,分别於生活在咸、淡水环境的肉质与外形差异。
海水罗非鱼指生活在半咸、淡水或纯海水中,其实罗非鱼在任何水质包括排污水都能生存。但存活於海水的罗非鱼,因海水盐份使其肉质更加细嫩,价格比淡水高,但生长缓慢体型也较淡水小
马来西亚淡水鱼初级、中级、高级、顶级排名 | 马来西亚美食家
根据Terrenganu鱼类学家Zahar Azuar Zakaria博士研究,近年马来西亚主要河流域如彭亨州、登嘉楼、霹雳、柔佛、沙巴与砂拉越,具可见湄公河“長絲𩷶”学名Pangasius sanitwongsei,英文Hi-fin Pangasius,马来语Patin Hifin(按马来语Patin一词也涵括鲶鱼属),故而昭披耶河短身的“高鳍”在马来族可称鲶鱼,原先是饲养於矿湖,后在人为或水灾入侵当地河域,且生长迅速可达2米,严重威胁本地原生鱼如丁加兰、独木鲤、红尾虎生态。更在河鱼逐渐为人认识奇货可居下,许多业者开始饲养该鱼种,售价1公斤26-30令吉,而该香港饮食专家所说的 “Raban”应该指的是这种鱼类。
马来西亚名贵鱼类:首相苏丹最爱 | 马来西亚美食家
食公子手上的尖嘴巴汀鱼Patin Muncung是彭亨河淡水鱼中极之罕见的原生野鱼王。尖嘴巴汀属Helicophagus wandersii,体型修长,头部似老鼠尖头有须,故名“尖嘴巴汀” 身为大马的食神,除了要“会吃”,还得知所吃何物、来历、其珍贵处?而非养鱼人说什么,就写什么的纸上谈兵,古代军事家还得实地,考察作调查。
中国名贵鱼类等级、马来西亚水怪 | 马来西亚美食家
【马来西亚美食家】认为一般大尾鱼,最好吃部份是鱼腩即鱼鳔、鱼肝、鱼肠、鱼卵,像学武功由内到外才是鱼皮、鱼头、鱼尾、鱼肉。而鱼头又得挑鳃盖上的“面颊肉”,就曾经在豪门的私人饭局中吃过一盘“鱼腮帮子肉”,那得用多少个鱼头完成?”
新加坡、香港、台湾名贵鱼类排名 | 马来西亚美食家
从50年代的第一鲳、第二𩷶、第三马加郎,到六、七十年代至香港吃海鲜黄金时期,又并入老鼠斑、红斑、青衣、港人称”七日鲜“的比目鱼、方脷以及中国海域的三刀、绿带鱼、白星笛鯛、黄鳍棘鲷却对矜贵的苏眉、星斑不值一晒。之所如此,皆因南洋将星斑乃至老鼠斑,这种“多不胜数”的贵鱼当咸鱼晒,误以是平常食用鱼。
马来西亚名贵石斑及厨艺级别比较 | 马来西亚美食家
当中的斑类,因区域性各有各名称,有的甚至共用一个俗名,例如“鳃棘鲈属”共名七星斑、东星斑或把“斑鳃棘鲈属”的泰星斑称为东星斑。更有的是在这片海域称这鱼名,到了另个区域,此鱼名是指其它斑类,好比西星斑在台湾是“蓝点九棘鲈”,而在马来西亚则是“宝石石斑鱼属”。让人误会所指。
马来西亚罕见鱼类、龙趸和石斑的区别 | 马来西亚美食家
“龙趸三宝”为龙趸皮、龙趸扣,即鱼胃和鱼头对下的三节颈骨,极之滋补。但龙趸和石斑是两种鱼,“石斑“是海港、岩礁周围鱼类,“龙趸“则是深海才有的鱼。石斑是鱸形目鮨科,而龙趸则是鱸形目鮨科石斑魚屬。
马来西亚雌雄同体的刺壳、种类、价格、煮法 | 马来西亚美食家
“刺壳”是大马最贵的鱼之一。刺壳是大马海域珍稀鱼种,更是马来西亚最名贵的海鱼与淡水鱼之一。目前1公斤以上的刺壳已很难再见到。由於其肉细嫩鲜美,富脂肪香味,故刺壳成为炙手可热的鱼珍,渔民更是只取其卵作为高价贩售。
顺风和午鱼的区别 | 马来西亚美食家
“顺风”,潮州、福建称“乌午”,香港人叫马友,沙巴名马母,国语Kurau,英文味Threadfin属大马海域大型午鱼类,不管“午鱼”还是“顺风”具是种多脂肪兼身价最高的名贵鱼,富含多种营养,具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病人良好的营养品。
世界最贵的野生“黄花鱼” | 马来西亚美食家
“黄花鱼”简称“黄鱼”,其实还有另个学名“石首鱼”,盖因其鱼头内有块不规则的白色小石块,重点在黄花鱼这块味道咸鲜的头石或称“鱼脑石”具有利尿、清热、解毒功效,是中医常用中药,不知者却将它弃之如履,而黄花鱼肉质素来则以嫩滑、肥美、骨少、鲜甜且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碘、维他命B等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