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 

VS

Wrong 

谁是谁非?

连外国美食家都不识的 “虾蛄”和“虾婆”

The “Mantis Shrimp” and “Slipper Lobster” 

that foreign food critic does not recognize 

螳螂虾(虾蛄)

“螳螂虾”英文Mantis Shrimp,马来语Udang Lipan,属软甲纲Malacostraca、掠虾亚纲 Hoplocarida、一般为口足目 Stomatopoda统称。之所名”虾蛄“,皆因所有螳螂虾归纳於“7大虾蛄总科”以下。而螳螂虾实属4亿年前进化结果。

螳螂虾头胸部的一对螯足,外形似镰刀锋利像螳螂,性情凶猛,在静待狩猎时能轻易刺穿、震晕猎物,撞击力可达体重的2,500倍,并将甲壳类动物击碎为生物狙击手,眼部拥有高达12-16种感光器,能作环视360度视野,而人类则只得6种。当被捕获抓及腹部时会射出一道无色液体,形同尿柱,故名“濑尿虾“。

摘自食公子专栏

虾婆

“虾婆”,闽语Heh Poh,英文叫Slipper Lobster,马来话Udang Kipas,属甲壳纲Malas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龙虾总科、蝉虾科Scyllaridae。多分布於东南亚热带海域至中国东海栖息沙质暖洋。受惊时,其扁平身体利於迅速挖掘沙土匿藏。

许多人将“虾婆”与“虾蛄”划上等号,把虾蛄误称”琵琶虾“ 或把虾婆错叫”濑尿虾“,其实”虾婆“,归纳於蝉虾属以下,早有两类正式的译名虾类,即红琵琶虾和地中海琵琶虾,而虾蛄类以下则无此名称,即是”琵琶虾“作为俗名也该归 “虾婆类”。

简单说,“虾蛄“(螳螂虾)与”虾婆“,当中最显著区别在,虾蛄属口足目,而虾婆是十足目,虾蛄鳃在腹部,虾婆鳃却在头部,因此虾蛄以胸足抱卵,虾婆却是腹足抱卵。虾蛄前有五对胸足具螯,第二对颚足形成巨大,强健的攻击性附肢,后三对步足细长无螯,故虾蛄是暖流的攻击性杀手,而虾婆前三对是颚足,后五对为步足,不太具攻击性。而虾蛄体型也较修长,最大为38公分,虾婆却是形状扁平,可长到15-20公分,故又俗称“扁虾”、“拖鞋虾”或“扇虾”。

Academic Discussion 

学术讨论-

摘录上文中,“虾蛄”潮语是琵琶虾意思,日文作“赖尿虾”的“虾蛄”其实是螳螂虾,而非琵琶虾而日语里的“团扇海老Uchiwa Ebiウチワエビ”狭义指的是Ibacus Ciliatus品种,因外形如扇,故名“団扇”,亦是统称“虾婆”即琵琶虾的日文学名。虾蛄在日语却是Shyakoシャコ,因被捕脾气凶猛,故又叫“癪蝦”,并会射出一道尿柱,又名濑尿虾。

姑且不论“琵琶虾”是否是“虾蛄”,但按虾蛄俗名濑尿虾而言,该饮食专家所指应是螳螂虾,原文中段的“虾蛄爪シャコの爪”则是螳螂虾两个不超过5毫米的前肢肉,但在下一段却指日本 “团扇海老”为虾蛄,已自相矛盾,因“团扇海老” 属虾婆统称,更非外形拥有大差异的虾蛄。按日本“市场鱼贝类图鉴”日语专门译出的当地料理,虾蛄多半用来炸或制作饭团寿司,故为江户前寿司典型材料,产於愛知县、北海道,而虾婆却是多用於刺身、味噌汤、烧烤与盐焗主产於長崎县,按两种生物特性,分属不同两种食材,故断无错认之理,除非从未见过。

摘自英国Britannica百科全书分类

将虾婆与螳螂虾分类

团扇海老 Uchiwa Ebi 是日语琵琶虾学名,只需输入”团扇海老“

大马美食家; 大马食神; 马来西亚美食家; 马来西亚食神;食公子

查看更多…

大马美食家; 大马食神; 马来西亚美食家; 马来西亚食神;食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