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德之

The Beauty of Eat Moral

—— 小孩的礼仪 ——

《诗经》 “大雅·既醉” :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在隋朝的《饮群臣登歌》亦有“饮和饱德,恩风长扇”。即饱德者,言身荷德泽,志意充满如食饱足也。

早对”饮食修养“的阐释在於”饮食道德、做人品德、予人的公德,谓修养而有得於心也”。

知书识礼的饮食世家“食府”

A Culinary Family with Knowledge of Books and Etiquette

“食德”是既懂吃又懂在从容优雅环境,以正确餐桌礼仪,进行饮教之事,这些都是於生活上,必须具备的道德观。

“Food morality” is to know how to eat and how to teach in a calm and elegant environment 

with correct table manners. These are all moral values that must be possessed in life.

为何食公子要定下吃饭的规矩

Jacky set the rules for eating

时势常换,像以前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逐渐减少,各有各忙,这说明一个家庭正面临瓦解。

食公子认为,没什么比一家人坐在饭桌,更能维系家庭和谐,“饭桌的礼仪”,尤其能让父亲树立父权和培育子女对“妈妈味道”依恋。即便一般人吃饭都会讲究一些简单礼仪,比方吃饭前先喊一声“爸妈吃饭”,要留菜给后来的人,严禁口沫横飞,孔子说“食不言、寝不语”便是此解。故吃相於人的印象是很重要,要吃得像人样,吃相不佳,会被长辈责备为“败家相”。吃完饭后,该谁收拾桌子,谁洗碗、抹地,如果是一家人,就必须分担饭后工作,相亲相爱,将家庭观念培养。越是大家族,越得遵守,这些都是人格的最好训练,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破例,一个家庭衰败,不尊重父母,就是由此刻,这张饭桌的人缺席开始。

食公子对小孩的教养,从饭桌礼仪开始

The Upbringing of the Child

Starts with the Etiquette at the Dinner Table

自中国1981年,国务院规划对中华民族文化饮食继承和发扬开始,中国於五千年历史,开始整理有关饮食文化与烹饪的资料,系统化考塑於新中国成立未有的“美食家” 这一现象,“烹饪王国”之名,始享誉世界,它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饮食旅游日趋兴旺,更加落实地把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发扬光大,一个新经济体的崛起。

就毗邻於马来西亚的新加坡,2012年开班教育奖学金得主吃西餐、品红酒,据《星报》指出,国家为了三名奖学金得主,花上16千令吉,安排餐桌礼仪与品酒课程,目的,就是要奖学金得主在远赴海外深造前,了解西方国家社会文化,并留下让人对这国家难忘的印象,且这关乎一个国家对外之体面、人民修养,以致日后出来社会能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在新加坡大学、中学至小学,亦有类似编排学习用餐的礼仪课程。这代表国家於外的国际社交、国体表现,意义特殊。

当一个孩子在公共场合调皮时,常会听周边人说,这小孩没有教养,是父母的过失,而觉丢脸。不像马来西亚,小朋友可允许在餐厅内玩闹,不仅干扰他桌客人,甚至易破坏内在设施、装潢,这於西方是不被接受,但在亚洲却认为,这样行为是可爱表现。小孩在外行为,可反映出其父母教育。懂事、有礼貌的孩子,不但能让家人觉得体面,孩子予人带来好感,而行为不当的小孩,则让家人蒙羞,这就是为何大人不带小孩外出因由。

对食公子而言,小孩越早学习餐桌礼仪,正因处于启蒙、学习阶段,更容易一学就会。若能从小开始,礼仪就会变成日常的行为习惯,再不需强记硬背。故每日的餐前饭后要孩子守礼,久之必然会习以为常,遵守良好的餐桌礼仪,就像开始读书一样,循序渐进,再容易不过。

(一)小孩的衣着

(1)  The Kid’s

Dressing

对於小孩的衣着,食公子更为讲究,但对一般人却不会要求那么多,於他家教,除了干净,衣服需要烫直,还需顾及打扮合宜、整洁,因衣服最会欺负人。老祖宗不是有句话,“穿起龙袍不像太子”,并非指买不起,而是穿不起,以为眼见那套最好的衣裳,不管怎么穿在身上,总觉不合适。这便是衣服欺负人的道理。

所以从小,食公子就给孩子这方面“人着衣”,於教养带出的气质。况且一件正式的服装,能给小孩带来信心,尤其是正统西装,这不但能让小朋友欢喜,父母体面,且到哪里都是种家庭形象,亦不会给人父母只顾自己光鲜,无视照顾孩子的观感。

对打扮整齐、漂亮的孩子会让人留下良好印象。久之无论在商场、社交场合,自己亦会穿着得宜加上举止有礼,便会成为小孩与生俱来的修养,且让父母於人前加分。

相反,穿着肮脏小孩,则会给人对其父母产生负面印象。若能提供孩子跟大人穿着一样正式,尚且不够,还须有些基本规则得遵从。在正式或半正式场合,需要西装或附加外套,而於较平常场合,则穿着整齐即可。衣服要裁剪合身、颜色协调,但依食公子所见,目前最大问题是孩子经常穿着较大号的衣服,盖因容易快高长大,而后衣服又显得太小,在家穿着还可以,但绝对不适宜穿去餐厅、会所这类社交场合。

Taste

食公子给孩子的衣、食、住、行

Food, Clothes, Shelter and Travel

For children

品味栽培

时尚,没有年龄的限制,在这年头,尊崇品味的爸妈,当然,也会有开始学习品味的小孩,对於花在孩子身上费用,

爱子心切的父母其所赋予的另层意义,是在於衣–给孩子於品味的认识,就是要让他们明白“衣服欺人,人养气质“,

名牌不是穿在谁身上都美,而是要最普通的衣穿在自己身上成为名牌,因你而好看

Shopping

购物

食公子之所以会有“即买即穿“的习惯,

是因当一个父亲看见妻子或孩子

穿着新买的衣裳,

那满心的快乐,就是他的最大快乐。

每日忙着帮孩子扮美美,

不也是家庭另一种乐趣?

Discussion

讨论

Testing

试衣

Instant Buy

即穿

Instant Wear

现买

爱探险的小妮子

从小就勇于在自然界中穿梭,喜习武、侦探,於是父亲便为她搭配高级针织优质棉布,配上大绒毛盖帽,像这种经得起磨损的特质,仿佛就是绒毛服饰的代表人物——她。

从人性基本观点探索,毫无疑问,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当来到五星级酒店或是高级餐厅时,在高雅环境,那是绝对不敢嬉戏,用餐更会循规蹈矩,绝对是举止合宜。故而,当孩子很小时,食公子便经常带子女到高级场所,星级酒店或一般父母通常不会去的地方,例如拜访国州议员、部长,於访谈时,要他们坐在一旁观看。对志愿要当律师的女儿,带他们到法庭听判、时不时转入大学参观。目的,就是希望他们憧憬於更好。

记得有次带孩子前往城市中,最高层餐厅与部长一起用餐,发觉每个孩子在食公子跟部长闲话家常时都没讲话,且不敢逾矩守候在一旁,小心,缓慢地吃完桌上食物。事后,部长曾对食公子夫妇说“你们孩子很有家教,也有教养”与一般同龄孩子,仍处於顽皮阶段,更显得父母在这方面栽培。何况时下孩子难教,於手机、电玩的世代,更是视若无人。

THE

FOOD

EDUCATION

自孩子出世,懂事,便已跟着父母“全马走透透“,於饮食、文化的谆谆教诲,

不知觉让孩子养成对美味的感知度,直觉“好吃”还是“不好”的意识

若说食公子於饮食界这廿余年,其夫人与孩子,便有多久的阅历与见识。

雍正的宝座

Live

孩子们住过总统套房及各等级酒店,

亦住过民宿,也寄宿过原住民家,

这便是食公子给予孩子没有“最差”,

哪知最好的比较的心。

(二)小孩的餐桌礼仪

(2) The Table Manner

of Children

一、 小孩应该最后入席

其实教养,就是於日常生活中,每次在孩子面前适当地开导,例如当人客开始入座后,小孩应站在自己座位后面,等到大人入席后方能坐下,这表示孩子有耐心,且很有礼貌,等待就坐直到餐宴结束,必须学的礼仪,并於他们日后在社交场合大有裨益,甚至以作为后辈,当以最后一位入席有教养为傲,更是尊重父母与他们朋友一种友好方式。

二、基本要求

  1. 入席后,小孩应该坐着,不得随便离席,还得保持安静,这是基本要求,而於席中,除非大人对小孩说话,否则不得说话。虽然严苛,但绝对是於众人面前,显示家教的训练。就这份守规矩,於日后小孩可谓受用无穷。
  2. 一直到主菜和甜品用完后,大家离席与朋友互相问候时,小孩才可选择离席,但不表示可在场乱跑,尤其对一个饮食世家与美食主义见称的家庭。久之,食公子的孩子都成为人们眼中的小小美食家。
  3. 假设孩子不能乖乖坐着,到了餐厅也不懂守规矩,那父母就不该带他来,当要出席一些不能携带家小的场面,而需要一位保姆代为照顾孩子的理由。
  4. 许多国家的星级酒店,高级餐厅,其实都不鼓励孩子前来,如果你家的孩子没法教养成知书识礼,有礼貌於各个场合,最好叫外卖於家中跟孩子共享天伦。因为,谁也没有权力,在餐厅破坏其它人对美食的体验。很多人对於没有礼貌的小孩在他们附近胡闹,不但侧目,而且还会让人寝食难安,虽然大家都很喜欢小孩,但於礼仪、规矩又是另一回事。

(三) 小时跟父母

学习礼仪

最恰当

The Most Suitable Way to Learn Manners

Is From Parents since Young

是以,教孩子基本礼仪是父母责任。最好由母亲从懂事开始,便教小朋友并在做错时,告诉错在哪里。好比日常生活中饭前洗手,到了餐桌就该坐好,不许挑食,把玩盘子,更不许用手抓食物,对不喜的菜肴吐出;吃饭前,不允许摸脚、弄头发、看手机,还得珍惜,把菜吃完,当嘴里正咀嚼食物时,不许说话,还得慢用,欣赏厨师为餐前忙碌准备的那份用心。吃饭后,当以餐巾擦嘴,饭后在餐桌玩耍,当食物送上时,还得对人说声“谢谢”或“请”。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教养。

从小的见闻与印象

TRAVEL

The Experience given by Jacky to his Children

食公子给孩子长大后的独立见识

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食公子明白,一个人的一生仅是短短数十年,所以自孩子懂事,便争分夺秒於学习的每一阶段,具做了精心谋划,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好比在他们功课不繁忙的幼儿期,学习才艺,小学提供他们天然教室,行万里路,最后读万卷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於见识、理解,具需要时间酿成。

童心似小鸟

家庭教育有时就得像一片草地,让孩子自由快乐地飞起来,这样或许更能养出一个睿智、灵活的小孩。让孩子一直追著青草的味道

巾帼不让须眉

领袖营-野外锻炼,摄於百年老树

食公子和孩子的大马美食地图-

探险,即是於每个假期没有目的,没有地图,驱车到哪就到哪吃宿,不懂就问当地人,於沿途景观为教育,作实地考察。

国内

马来西亚最大岛浮罗交怡
马来西亚南方门户柔佛新山乐高乐园
马来西亚吉兰丹
乘纳闽快艇
马来西亚北部吉打

保育河流生命

马来西亚半岛极北玻璃市,那也有一条“峇株巴辖河”与南部的柔佛峇株巴辖河,同名同姓,不同是玻璃市政府提倡保育河流清洁,这亦是食公子给爱女,躬行实践的体验。

独自於外国见识 — 其饮食文化、源流

Experience the

Foreign Food and Cultures Alone

The Hometown of Hero Huo Yuanjia

民族英雄 — 霍元甲的故乡

游–16岁一人自由行

在爱女16岁时,就已让她独立一人搭乘飞机到中国往天津游历,看是否如戏中场景跟真正史实分别。上图是女儿摄於天津博物馆展示天津法租界版图。

津门故里茶汤

天津老醋花生

熟悉各国饮食史的女儿,少年时,父亲为让她增长见闻,出国阅历到中国天津尝试综合鲁菜与川菜特点的天津菜系,从津门故里茶汤至另家天津百饺园尝试老醋花生与天津驰名,含美容瘦身疗效的山楂红果酪。

天津百饺园水饺,印象中,觉得与家乡马来西亚华族所酿的水饺并无不一。

中国河北香驴肉

驴肉是河北、山东等地名菜。驴肉口感比牛、猪更佳的高蛋白质、高氨基酸、高脂肪酸、低脂肪、胆固醇及热量闻名据说清朝乾隆皇帝品尝驴肉后,曾留有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评语。可见河北驴肉是出了名的美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年纪轻轻她,已为父亲搜集各国饮食资料,并作实地考察

查看更多…

马来西亚食神-小儿

食公子“一个人的武林” | 马来西亚美食家

诚如伽达玛Hans Georg Gadamer,所指的游戏概念“Play” ,即“玩”,是种能让享受美食的人,专注於食物,而忘却进食的行为,饮食文章也应是让读者透过内容,进入对美味的想象之中,而非停留在空洞的字里行间,言之无物。当明白到游戏,其实到了一定层次,就会懂得应用“不争之争”去达到“争”的目的。以作为释放生命的负荷、即有所不为,而为去“争”这“争”不在明争,而是“暗斗”,是另种“文斗”,后,可以“有为”,当做战略、竞争的处世哲学。“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跟道家老子的智慧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法”,是何等相似,简单说,就是“要赢对手,就得先赢自己”,而“不动”并不代表是“输”。

Read More »
马来西亚食神-画佛像

藏传佛教佛像修补工艺 | 马来西亚食神

红铜鎏金阿弥陀佛像,是最早从尼泊尔带进我国供养於藏传佛教寺的佛像之一,目前已不多见,属寂静尊,特征是面容安详代表慈悲其面相,因宗教团体人事纠纷、年久无人供奉招致损毁。对於鎏金佛像修复的困难,即在佛相底部金漆因久远而黯淡,故在绘画时,不能出差,一笔,就是一笔,出错,要清理,就会损及脸的底部,再难修复补上原来的色泽,而出现差异。

Read More »
马来西亚食神-城兰我佑

风水真的能改变命运吗?什么能够决定你的一生?| 世界美食大师廖城兰

人生必须具备三件事,不是一命、二运、三风水的断论,而是知识改变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关系帮助命运的启用。何以风水论者,总喜欢以“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规划於人的一生命途。於宿命论者又总喜欢在处事生活、逆境时自怨自艾,若一命、二运、三风水,能决定人一生哀荣,便不会出现历朝的更替循环,按周期律,从命理,逻辑角度,假设所谓风水师能帮人改运,就该先替自己改命,何必仰人鼻息?

Read More »
马来西亚食神-尼泊尔

《囚神》神真的存在吗?-短篇小说 | 马来西亚食神

神到底存不存在?“神“,其实是凭借人心理,让祂产生神力,当人膜拜时越迷信,就越强大。那是人类信仰让祂强大,当不再信时,神就会变得再无力量可言,像从未出现过,这便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最佳写照。是以,神必须靠人的膜拜生存,而人则借对神的信仰产生信心,神则靠人增加香火,庙寺与人靠祂而生,故而,才会有“不信祂,则遭天谴“的人为教义。

Read More »
马来西亚食神-风水开班

马来西亚著名风水师:风水有用吗?迷信?能否改运?| 马来西亚美食家鼻祖

何以风水命理於现今社会,更是逢新年的必备节目,赫然是门显学,很少人没有算过命,亦很少人不被算命影响,甚至被算命师一语牵着鼻子,不外是年轻人、企业家、专业人士,即便受过高深教育,依然会迷信不知的祸福难料,当一个人对自己前途缺乏信心,判断力,不知何去何从时又怕得去目前拥有的财富、名望便开始漠视自己的信心,不再尊重理想,甚至将爱情、亲情、利害、前途全交由算命决定,而值得检讨是对这种於未来的不确定信心,是否值得鼓励?

Read More »
马来西亚食神-股票行

赌博的危害 | 大马美食家鼻祖廖城兰

从小就看不起“赌”和“嫖”的他,皆因目睹其父的“幸运”发端,因中了一次丰厚彩金,换来的日日笙歌、夜不归宿,百思不得其解,何以能“持之以恒”?这金钱带给家庭的是“幸”抑或“不幸”?

Read More »
马来西亚食神-孟臣罐

美食家关于茶的知识 | 马来西亚食神

大马美食家对茶的种类,从采摘季节,可划为春、夏、秋三茶形态的条茶、片茶、珠茶和碎茶。并据茶多酚氧化的发酵程度,再将其分为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墨绿、黑色渐变“成茶”,中国茶文化流传了四千七百余年

Read More »

大马美食家; 大马食神; 马来西亚美食家; 马来西亚食神;食公子